首页 >  聚焦 >

甘肃通渭:生态打底绘就城市新貌

2023-07-27 17:31:21 来源:央广网

登上甘肃省通渭县的南山,站在玻璃栈道上远眺,墨绿的笔架山横亘在县城北边,如一条巨型绿色臂膀将小城挽在怀里;山脚下的牛谷河风情线与楼阁曲径相映成趣;“青岛林”间牡丹、蔷薇、丁香等百花渐次绽放,与木质步道、阁楼、玻璃栈道等建筑融为一体,让这座小城多了几分城市气质和灵动内涵。

“这几年通渭县城的变化真是太大了,‘青岛林’和牛谷河边的水系公园建成后,晚饭后有了许多散步休闲的好去处。”随孩子进城居住了十多年的市民成勇建说,现在牛谷河畔的生态好了、空气好了,出门就是公园,看山有山、看水有水,县城的环境越来越好了,住着感觉舒心、幸福。

山是精神的象征,绿色是生命的表达,在广大城乡的沃野之上,通渭人民造就的新绿林带林地也在逐年不断延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通渭县的青岛林(央广网发 张赛 摄)

在通渭,有一条蔚为壮观的生态林带,横亘蜿蜒在华岭、北城、寺子、陇阳、陇山、新景等乡镇的山梁上,这就是坚韧进取的通渭人民用40多年时光,筑起的“绿色长城”。

作为通渭第一代“林业人”,今年82岁高龄的陈建荣,是当时鹿鹿山林场建设的规划者和实施者。

据老人回忆,从1981年开始,通渭县抢抓机遇,借力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先后建立了社队林场、公路沿线防护林和经济林。1986年春季开始,组织动员北城、寺子、陇阳三乡镇的社员群众和学生进行大面积栽植,鹿鹿山针叶林基地建设至此正式拉开序幕。

盛夏时节,骄阳炽烈。穿行于通渭县鹿鹿山林场的小径上,高大的松柏遮云蔽日,有百鸟争鸣于林间,一阵风来便闻松涛如涌,让人心绪如潮。

“我上小学时,学校老师带着我们,往山上背树苗,抬水浇树,帮助大人们在这一带栽了很多树。”站在鹿鹿山梁峁之上,看着满山葱茂的树林,通渭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南志明感叹道,时光匆匆,这片树木成林,凝聚了通渭人的力量和心血。

“鹿鹿山针叶林基地建设开始以后,每年都在前一年基础上不断扩大树木栽植面积,1998年以后,每年以千亩的速度扩展,而今成林面积近两万亩。”南志明说,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和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这条横跨华家岭——庄子梁——鹿鹿山——王湾梁的绿色长廊,也成为通渭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头工程,为通渭县北部水源涵养林及风景特用林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渭县马营镇长川村梯田和生态林航拍(央广网发 张文博 摄)

40多年来,通渭生态持续向好,林带建设和区域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树木栽植不仅考虑生态效益,同时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带来新的机遇。

“花开如海、莹白似雪。”这是常家河山楂小镇万亩山楂花竞相开放的真实写照。五年来,随着山楂种植的引进,不仅让这里的山间沟壑披上了绿色盛装,还催生了一系列山楂农产品,带动了附近一批群众依靠山楂种植实现了增收致富,同时也为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生态收益,山楂小镇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而今,穿过刻着“常家河山楂小镇”门楣的大门,万亩山楂树林与郁郁葱葱的两排法桐相映成趣。在过去的四年时间里,常家河山楂小镇以福兴德农牧林专业合作社为建设投资主体,常家河景观游览带、文化休闲体验环、德源祥产业园和万亩山楂园相继建成,文化区、综合服务区、山地观光漫游区、乡村游乐休闲区等一应俱全,一座崭新的田园综合体文旅小镇因万亩山楂林而全面崛起。

常家河山楂小镇(央广网发 张赛 摄)

近年来,通渭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前全县林地达到107.6万亩,森林蓄积量68.7万立方米,覆盖率9.52%。

荒山染翠穷山变宝,绿满山川大地流芳。无论是在通渭大地上延伸的林带,还是村前田间繁茂的花木,或是在沃野中铺开的产业林木……这都是坚韧进取的通渭人民以生动实践,书写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时代“答卷”。

标签:

珠宝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