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速览
1、快舟一号甲火箭“一箭五星”发射成功
2、我科学家量子模拟取得新进展
(相关资料图)
3、新方法可显著提高多晶硅生产效率
4、迄今最薄芯片级光线路2D波导面世
5、为细胞创建“操作手册”,三维光刻打印重现器官真实发育过程
快舟一号甲火箭“一箭五星”发射成功
(图源:新华社)
2023年8月14日13时3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五星”方式将和德三号A星至E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的第22次发射。
我科学家量子模拟取得新进展
(图源:中国科大)
湾区科创8月14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苑震生等与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同行合作,使用自主开发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研究了格点规范场理论中的非平衡态热化过程与量子临界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具备规范对称性的多体系统处于量子相变临界区域时易于热化到平衡态的规律。研究成果日前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新方法可显著提高多晶硅生产效率
(图源:中国化学)
湾区科创8月14日从中国化学工程集团获悉,中国化学华陆公司“一种用于多晶硅生产提高还原沉积反应效率的方法”近日荣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授的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银奖。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半导体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功能性材料。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目前改良西门子法是多晶硅的主流生产工艺。这种方法采用高纯氯硅烷在还原炉内进行气相沉积反应生产高纯多晶硅,即在1050℃-1080℃的硅芯表面,氯硅烷被还原为硅并不断沉积生长,形成多晶硅棒。
迄今最薄芯片级光线路2D波导面世
(图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研制出迄今最薄的芯片级光线路——二维(2D)波导。这款只有几个原子厚的玻璃晶体可捕获和携带光,而且效率惊人,可将光传播长达一厘米的距离,在光基计算领域,这是非常遥远的距离,有望为新技术开辟道路。
为细胞创建“操作手册”
三维光刻打印
重现器官真实发育过程
(图源: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韦斯特米德儿童医学研究所团队为细胞创建了“操作手册”:他们使用三维(3D)光刻打印技术创建了一个复杂的环境,以组装模仿器官结构的组织。该技术发表在最近的《先进科学》杂志上,是朝着实现3D打印组织和器官迈出的重要一步。
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湾区科创的观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湾区科创综合整理
编辑:王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