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港北区中山小学 谢珍珍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可提升教学效率。教师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对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展开研究。
新课改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的改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信息化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重视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工作意义重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课堂实践,在对数学课程深入探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构建高效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课堂。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情境
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渐发展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来构建情境,调动学生想象力。如教学《方程》内容时,针对应用问题:修一段路,一个工程队单独完成需40小时,假定有一部分人先修4小时,再增加两个人和他们一起修8个小时完成。问:在所有人工作效率相同的情况下,具体应安排多少人先修路?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构建实际的解题情境,将书本上死板、枯燥的问题以动态的视频和静态的图片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图像和语音中充分思考,全心投入去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想象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学生不再是被动、机械地接触知识,而是主动探究,自主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PPT等工具的运用能将丰富多彩的数学图形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师还能运用动画flash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形象化、直接化,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如教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和扇形》等章节时,可运用PPT将图像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观看多种形式的图形,直接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外观差异,体会扇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在吸引学生视线的同时,也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实现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步提升。此外,针对《方向与路线》一节的教学,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出不同的方向特征,将路线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不同方向上路线的差距及联系,指导学生主动观察并引导学生积极描述所观察到的路线方向。学生在阐述路线方向的同时,可提升自己的数学分析能力和发展自我语言表达能力。将课本中的例题和重难点部分,如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推导及易于混淆的知识点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课前预习与课后研究结合
现代信息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能营造轻松、生动、有声有色的课堂学习氛围,更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数学难免存在较为枯燥的知识,而小学生正处于对外界极度好奇的阶段,教师应积极把握信息化时代下的发展机遇,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教学工作,满足学生好奇心,创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以课前预习与课后研究结合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信息平台查找知识,自主预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课后研究环节,教师可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和课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录制视频内容,每天课后同步上传至课后服务平台,让学生在复习环节反复观看,深入思考,提升学习效果。以《角的认识》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提出具体的预习任务,如“生活中常见的角有哪些”“怎么测量角度”等具体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通过互联网设备搜寻知识,以强化课前预习效果;同时,教师在正式授课时,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并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生活中关于角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深入研究,有效把握本节内容。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巨大的资源空间和知识平台,学生和教师获得了全新的学习渠道。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将信息技术合理贯穿于课堂中,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模式,善于利用线上教育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标签: